专访爱慕张荣明:一颗令人爱慕的心
在很多人眼里,内衣是暴利行业。任志强就曾拿房价与内衣做过比较:“内衣那么大一点,要好几百块钱,要是按平米算,比房子贵多了”。隔行如隔山,对于爱慕内衣的老板张荣明来说,打造一个原创品牌,并让其在市场中崭露头角,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
从1993 年到2014 年,21 年的发展历程,从单一的女性内衣产品到一站式的家庭内衣生活馆,从内衣时尚到内衣文化,爱慕被赋予新的形象,品牌不断绽放光芒,张荣明自身也完成了从科研人员到时尚缔造者的转变。
顺势而为
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,女性内衣是很私隐的物品,对于内衣的展示、研究更是难以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。因此,整个行业起步较晚,中国本土的内衣品牌更是寥寥无几。
“爱慕的创立与发展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,我赶上了一个好的历史机遇。”张荣明对自己所处的大环境有着理性与清晰的认识。之前,与张荣明有过一次短暂的会面,尽管身边还有很多人,但他依然能够准确无误地记得我的名字,这让我惊喜,也让我敬佩。跟他打过交道的人,无不赞扬他的细腻与冷静。
作为地道的苏州人,张荣明身上自然也清晰地刻着地域的烙印。近代苏商倡导“实业富国、产业报国”的精神,而张荣明在很早之前便将发展“实业”确定为自己的事业方向。对于自己的坚持与热情,张荣明从不讳言:“这是天生的。”
一旦认准了方向,就是再难走的路也要坚持。张荣明研究生毕业之后,为了留在北京,进入首钢大学当了一名教师,并从事科研开发工作。从1988 年到1991 年,张荣明在研制一种高硬度金属加工用涂层刀片。按照这条道路走下去,张荣明应该会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学教师。可是,一个偶然的研发项目,把他推上了另一条人生轨迹。
1991 年,张荣明成功研制了超弹性记忆合金文胸底托,而当时国内的文胸市场还是一片空白,为了给自己的项目找出路,张荣明拿着自己的产品去北京华美时装厂推销。当时的华美服装厂由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正面临改组,工业局的领导看看眼前这个认真执着的年轻人,倒开始说服他接管这个小厂。从此,不只解决了产品销路,张荣明还与时尚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内衣是女人的第二层肌肤,“舒适合体”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。随着社会的进步、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,对内衣的需求也渐渐提升到了美、性感、趣味等多元化的层次。
要想提升产品的附加值,就必须做品牌。于是,品牌意识在张荣明的心里逐渐生根、发芽。“拥有自己的品牌,并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,”成了他奋斗的目标。
品牌突围
对任何企业来说,21 年都不只是一个数字那么简单。它承载了一个创业者对理想的全部坚守,及整个团队对企业的付出与贡献,更体现着品牌文化的不断积淀。
爱慕创立没几年,逐渐开放的市场就被知名的国际品牌抢滩,企业面临着成长的瓶颈。对此张荣明依然冷静、理性,“当国际品牌向我们提出挑战时,也正是考验和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好时机。”他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,把困境当做机遇。
“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创新。”张荣明理解的创新是多个层次的,丰富而立体。首先是技术的创新,研发出身的他坚定地认为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,同样也可以改变一个企业、一个民族的命运。在张荣明的倡导下,爱慕通过校企合作,将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应用于产品研发,并建立了面向产业的动态人体体型数据库,为爱慕的产品研发提供了上百万例的数据支持。
作为传统行业少有的高学历创业者,张荣明选择了这个行业,并全心钻研。在他看来,要想把爱慕打造成为品牌,光有技术还不够,文化的创新才能给爱慕注入更多的内涵。
爱慕是根植于中国本土市场的品牌,它所承载的自然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。张荣明的父亲虽然是个农民,但一直教育他要多读书。从小耳提面命,张荣明对传统文化始终心怀尊崇。
爱慕的经典系列产品“游园惊梦”从昆曲《牡丹亭》中获取灵感,将昆曲艺术与现代时尚巧妙结合;此外,爱慕将“敦煌”元素嫁接到产品发布会中来,“敦煌的核心文化就是中西文化的交融,是当时所处年代的文化代表。”张荣明对于敦煌文化情有独钟,他更希望爱慕以自己的文化来打动消费者。
传承传统文化,不仅是品牌关于时尚与文化的简单结合,更是一种社会责任。文化的自信,才能促进民族品牌的自信,在赢得本土消费者之后,才能走向更宽广的国际市场。与此同时,爱慕针对市场进行细分,实行了多品牌发展战略,适时推出了LA CLOVER、爱慕先生、爱美丽、爱慕儿童、Modelab、心爱等产品线,此外,爱慕还代理了海外高端品牌Bechic 集合店,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线与更多的消费者建立密切而
值得信赖的联系,培养品牌的忠实客群。
在未来,张荣明对爱慕有着更多的期许,“将不断尝试与艺术家的跨界合作,继续注重产学研的结合保障品牌的研发力,同时也积极顺应不断新兴的消费模式和平台,通过与媒体的多元、深度合作,不断提升爱慕的影响力。”
儒商情义
在各大企业中,老板被分为三类:第一是说多做少;第二是说做一样;第三则是多做少说。无疑,张荣明属于第三类。而他的个人魅力,则在爱慕的发展壮大之中,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无论在校读研究生期间还是在首钢大学任教期间,张荣明身边总围绕着一批好朋友。目前,爱慕集团高管中就有不少都是他以前的同学和同事。20 年来,他们与张荣明在一起,不抛弃、不放弃,共同坚守着爱慕这个美丽的家园。张荣明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?其实,他靠的就是“情”和“义”。
“张荣明是个有情有义的好男人。”圈中好友如此评价他。他们说,张荣明的情义可以分为三种:
一是对他一手创办的品牌之情。张荣明说:“爱慕品牌的创建过程,就是一个充满爱和美的过程:爱慕使命——创造美,传递爱;爱慕核心价值观——爱·美;爱慕愿景——做有文化影响力的时尚主流品牌,做受人爱慕、社会尊重的百年企业。”
二是张荣明对搭档之义。无论是一起创业的兄弟姐妹,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结交的朋友,张荣明总是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,永远把每个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对待。他说:“爱慕就是一个家,一个人的困难就是大家的困难,大家一起想办法,就没有过不去的关。”
三是对团队和员工之情。“我就好比他们的老大哥,一定要对大伙负责任。做企业不能无原则地只顾赚钱,要拿出钱来让员工生活得好,要拿出钱来让员工不断进修、学习,要拿出钱来培养员工对美的热爱与追求,这样企业才能更好、更长远地发展。”
除了有情,张荣明更有担当。很多人至今仍对2009 年爱慕那场没有完成的年度发布会记忆犹新。那一年,爱慕准备在自建的演出大棚里举行一年一度最为重要的发布会。谁想到,11 月初的北京,天气突变,发布会当天,将近8级的大风把搭建好的演出大棚吹得摇摇欲坠。表演即将开始,所有领导、嘉宾、媒体、明星也已就位,其实,只需要再坚持30 分钟,演出就可以结束。但张荣明却在演出开始之前,做出了一个令在场所有人感到惊讶和敬佩的决定:终止演出。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,付出的却是几百万的代价。“我也心疼钱。”
张荣明笑着说,“几百万的开销,不演出,瞬间化为乌有;可一旦演出,万一出了危险,人命关天。人永远比钱重要得多。”
张荣明有儒商的一面,他说话不温不火,情绪不急不躁,脸上没有大喜大悲,高兴看不出太多,反之亦然。“做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节奏,从第一桶金到接下来的发展,都要经过深思熟虑。一个企业要想做得好,做得长久,必须要专心。”张荣明这么说,也是这么做的,20 多年来,他把爱慕的节奏控制的井井有条,一步一个脚印,从不盲目扩张,难能可贵的是,张荣明心无旁骛,专注地做服装,并不为房地产等其它财路所动摇。爱慕在他的专注下稳健地成长了起来。
坚守平常心
秉承技术与文化的创新,让爱慕实现了品牌突围。张荣明也早已从单纯的科研工作者转变为一个企业的掌舵人。身份的转变,让自身获得不断成长的同时,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也在加倍增长。
张荣明认为“爱慕”是上帝赋予他的礼物,而“爱和喜欢”成为他经营企业的文化内涵,企业的快速发展,让爱慕成为众人周知的内衣品牌。同时,张荣明自身也获得财富的积累、名望的提升。
成功的企业家往往对财富有着更超脱的理解,张荣明也不例外,爱慕创业初始便秉承“爱慕一家人”的企业文化,员工是企业的主人,拥有企业经营成果分享的权利:爱慕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盈利利润,实行金字塔形分红模式,即分三个层级分别向员工中公司合伙股东、享有分红权的分红股东和作出贡献的优秀员工发放分红,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与幸福感。爱慕还特别设立了“美好生活基金”,将企业每年盈利的10% 投入基金,向员工提供无息贷款,最高可申请的贷房款可达20万,买车则是5 万,以此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。
张荣明喜欢与员工一起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。为此,爱慕设立了爱慕学院,进行人才的培养,为了让员工都能有一个看得见的成长规划,爱慕建立了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,完善和谐的劳动关系,并实行了补充医疗政策,使员工能够踏实地与企业共同发展。
“一起并肩奋斗这些年,我看重他最大的特点是不贪,能为员工和社会的利益着想。”这是与张荣明创业初期便同肩作战的同事对他的评价。为员工着想,才能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,这是张荣明的管理之道,更是为人之道。
繁华落尽,终将归于平淡。与经常在各大时尚场合抛头露面的高调相比,张荣明在内心里也坚守着自己为人的低调。回归平常是张荣明对人生的认识,这也是能够让他在生意与生活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的关键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