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衣设计师出书大谈胸罩和吊袜带的那些事儿
设计师访谈 2015-12-09 14:47100未知内衣3
于晓丹,内衣设计师、文学作者、中国最早的雷蒙德·卡佛译者,也是纳博科夫作品《洛丽塔》的中文译者。九十年代,于晓丹赴纽约时装学院学习服装设计,先后为Victoria’s Secret 、Elle、Vera Wang Princess等著名品牌设计内衣,如今成为一名独立设计师,创办了独立内衣品牌Emily yu。
在于晓丹眼里,内衣和文字具有不少共通之处:都强调细节,布料和蕾丝要合理搭配,就好比文章中的叙事和抒情也要比例恰当。最近,她出版了新书《内衣课》,分享了她近二十年来与内衣打交道的所得所想。
《内衣课》
出版社:中信出版社
内衣过去一直是从男性视角来设计的,例如胸衣,突出了女性线条,让胸脯更高,让腰更细。于晓丹觉得胸衣的最美之处,不在于它所遮蔽的部分,而是在暴露出来的地方,比如女性的锁骨、肩胛骨和后背的蝴蝶骨。
意大利某博物馆里的17世纪铁制胸衣。
1893年,玛丽·图塞克的专利,现代钢圈文胸的雏形。第一件钢托、带钢圈的文胸,都是男性创造的。
1900年绘画作品,讲女人系胸衣时对身体的摧残。
有记载说,通过穿传统束胸造就的现仍在世的最小腰围纪录,是美国一名年过七旬的妇女保持的:38厘米,从正面看约为半掌。据说她的丈夫就是医生,为她做过全面体检,结果内脏器官功能均正常。
男人帮助女人解开胸衣的仪式,绘于1980年,作者FV-Reznicok。
“男人们的关心只停留在怎么打开它(指束胸衣)的层面上,常常忽略女人依靠胸衣的系绳可能得到的却是更深刻的东西,比如周旋的时间,缓冲的余地,甚至游戏的情趣。”
1930年代英国文胸广告,广告语意为“给予你‘他’爱慕的体态”。在那个以丰满为标准的年代,文胸的最大功能就是让胸脯更丰满。
1950年代美国文胸广告,广告语意为“花得很少,可爱很多”。
1957年华纳的新胸衣广告,强调当时流行的“沙漏形”线条。
电影《痴男怨女》剧照,1977年,特吕弗导演。(© Les Films du Carrosse)
历史上,实际上是男性更喜爱吊袜带,作为性的一种表现方式,吊袜带暗含性虐待和捆绑元素等情色意味。
从上图可以看出吊袜带的历史变化:从最早从胸到腿的一整件衣服,随着运动和工作的出现,变成分离的两部分,然后内衣越来越少,内裤越来越短,吊袜带与内裤也分离开来,成为一件单独的单品。
1990年麦当娜“金发野心”全球巡演,高缇耶为麦当娜设计的演出服游戏性极强,对女性各部位都进行了最大的夸张,复活了胸衣的元素,也引出了“内衣外穿”概念。(© Getty/Frank Micelotta)
2012年麦当娜“MDNA”巡演,高缇耶设计的演出服。(© Kevin Mazur/Wirelmage)
于晓丹内衣设计作品
近十年来,女人对内衣的态度发生了很多变化,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自己身体的状态,并不一定“以大为美”,即便是A罩杯,瘦一点,没有太多累赘,可能还会有一种很“仙”的感觉。
内衣业也随之发生了很多很多小变化,比如关注A罩杯的人越来越多,不用钢圈,不用海绵垫,慢慢让它变得更自然。
内衣,既温情地保护着女人,陪伴成长,同时又是冷酷的——等你进入到老年状态,它会不动声色地提醒着你——你可能不再需要它们了。
下一篇:设计师,匠心至上